今天是:
欢迎访问贝斯特365网站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首 页 今日妇联 最新信息 领导讲话 创业行动 维权行动 文明行动 两纲实施 自身建设 两学一做
今日天气:
站内搜索
女性风采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女性风采 > 正文  
岳西县2015“好婆婆”先进事迹专辑
作者: 佚名     文章来源: 本站原创     更新时间: 2015-07-24

安庆“好婆婆”先进事迹材料

——主簿镇南田村  刘和梅

 

刘和梅1937年出生,今年72岁,是主簿镇南田村大园组居民。她的一生有过多次生离死别的坎坷人生经历,却让她更懂得珍惜,更懂得识大体,顾大局,更懂得任劳任怨……,在她的带动下,家庭和睦,邻里和谐,是个大家公认的“好婆婆,好母亲、好奶奶”,远近闻名。

1960年刘和梅嫁给了才华横溢的教书匠朱吉章,育有三儿一女,相夫教子,夫妇俩相敬如宾、其乐融融。

1984年她迎来了自己中意的大儿媳,晓丽,从此她就以做个好婆婆而努力,她们虽是婆媳,不如说是母女,大儿子刚结婚时,他常常对儿子说:“儿子呀,你娶了个好妻子,我又得了个好闺女,你不准欺负她,对她好一点。如果让我知道你有欺负她的地方,我定不饶你。”她的这番话在无意间被晓丽听到,她非常庆幸遇到这样一个好婆婆,从此,她们相敬如宾,亲如母女。天有不测风云,1988年家中的顶梁柱年仅47岁丈夫朱吉章把青春献在主簿区教育事业,她经历了人生中最大的痛,中年丧夫。生死离别,悲痛欲绝,可她知道天虽塌了,可这个家,大儿子儿媳刚成家,二儿子还在菖蒲就读林专,小儿子也还在汤中读高中……,含泪挺起腰板,把丈夫共同的心愿把子女培养好,将来成为社会有用的人材。从此用自己纤弱的双手,带领大儿子、儿媳撑起这个家。辛酸地拉扯大二个未成年的儿子。她虽然是农村妇女,深知科学文化的重要性,有了知识才能报效国家,自此她含辛茹苦勤俭持家把二个孩子培养成材送上了工作岗位。不久又迎来了两个金凤凰,相继成家,孙子们一个接一个来到她的身边。至此,她跑到丈夫的坟前,虽含着泪,可嘴角还挂着幸福的笑容说:“老头子,孩子们都长大了,成材了,成家了,又多了三个闺女,他们都孝顺,孙子们调皮可爱……,我很满足。唯一的是,这些年你不在身边,让我一个人默默承受……。”

光阴冉然,岁月的年轮爬上了额头,丧夫之痛才刚刚被儿孙满堂大家庭的其乐融融冲淡。1998年,灾难再一次降临,她的二媳妇因意外被老天爷夺走了生命。痛的伤疤上又洒把盐,亲人的离去让他青丝添白发,留下了年幼的孙子需要人照顾,二儿子要工作,生活的重担又一次压在这个善良女人的肩上。此时,儿媳也主动分担起年幼二孙子的生活起居、学习培养,同时共同开导二儿子走出痛苦的阴影,为了完整的小家再婚。从此她倍感珍惜,自责自己过去没有照顾好二媳妇,让她英年早逝,倍加疼爱儿媳,看待她们比儿子还亲,比女儿还实。现在儿媳逢人都说自己的婆婆虽然只读了三年书可她通情达理是自己的楷模是心中的榜样。今生遇到这样的婆婆,这样母亲是自己前生修来的福气和造化。

造化弄人,上天一次次在她的旧伤未愈之时添新疤,在2015年唯一的亲生女儿撒手人寰……。2012810日噩耗又一次传来,二儿子又倒上抗洪抢险一线,又一次留下了孤儿寡母,看着年幼的小孙子,她欲哭无泪,只见她捶胸自语:“老天爷,我上辈子造了什么孽,今生一次次让我白发人送黑发人。”同时又拉着二媳妇手说:“儿呀,有妈在,不怕,挺过去……。”虽然上苍一次又一次对这位慈祥的老人伸出无情的手,一次又一次夺走了她的心尖宝贝,可她一次又一次地用自己的坚强和善良给儿孙们作榜样,给社会一个正能量,不被灾难击倒,勇敢地面对人生。

刘和梅历尽生活的坎坷坚辛,一次又一次痛失亲人的痛苦,让她的青丝变白发,让她变得更加善良,更加坚韧,更懂得珍惜四世同堂大家庭来之不易,更懂得先小家后大家的道理,她用自己的行动教育子女,教育世人,是左邻右舍出了名的好婆婆。问起她对于如何做个好婆婆有些什么窍门时,她总说:“人和人之间总会有矛盾的,更何况老年人和年轻人在思想上又有着很大差异。因此,和睦相处主要靠彼此宽容,平时咱也尽量不拿自己的标准去要求他们年轻人。”大儿媳说:“婆婆一生经历了许多坎坷,坚韧善良,带我们胜过亲娘和我们相处近三十年从未红过脸。我们做错了,她婉转地说服,让你心悦诚服;儿子错了,她耐心批评及时化解;儿子和媳妇吵架时,她从不说儿媳妇不对,总是从儿子身上找缺点。有这样的婆婆做榜样,我们家也极少发生矛盾,一家人生活的其乐融融。”

刘和梅从无怨言,默默奉献,对生活的风雨和雷霆,她坦然面对,她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在当地人们尊重她、同情她、羡慕她、因为她现在四室同堂,晚辈们都孝顺懂事,邻里和睦。

人生的最大的痛苦莫过于中年丧夫、老年丧子,可上苍把这样不公让这个善良女子承受失偶之难,丧媳、丧女、丧子之痛。让她用柔弱的肩担起生活的重担,一次一次击倒时,又一次次站起用自己的爱诠释着人生,诠释着中国最普通的劳动妇女,怎样在灾难来临之际坦然面对,成为好婆婆,好母亲、好奶奶,成为世人敬仰的楷模。

 

 

安庆“好婆婆”先进事迹材料

         ——冶溪镇溪河村 赵银环

 

赵银环:56岁,冶溪镇溪河村人,1978年嫁入高湾组胡家,三十七年来和睦乡邻、乐善好施、关心下一代,与三个媳妇的相处更是十分融洽,是远近闻名的好婆婆。

包容忍让,和睦乡邻,这就是赵银环常挂在嘴边的话语。去年一个周日,二孩子和邻居的孩子玩耍时打了起来,奶奶闻着吵闹声,从屋里跑出来,看着孩子受伤的小脸,心痛地哄着孩子说“男子汉”不流泪,这点小伤不要紧,邻居见此情景,要打自家的孩子。赵银环急忙放下孩子,阻止说,小孩子不懂事,说说就行,并把邻居小孩拥入怀里,对孩子说,小朋友拉拉手,明天上学一起去。两个小孩笑了,此后,邻居们更加敬重她了。

乐善好施,扶危济困,这是她一生中谈得最多的事。邻里有一对夫妇是乡邻中最忠厚,家庭生活最困难的一户,二十年前的一个寒冬夜晚,快十点了,冬季的十点钟乡邻们似乎进入了梦乡,但对面的二位老人蜷缩在灯光下,没有入睡,善心的她放不下心,拿着电筒走过去问二老为何不睡。女老说,火炉里的火未尽,床上不如抱着火炉暖和,听完老人的话,她心里咯噔了一下,急忙到二老的卧室一看,再用手摸了床上的被褥,才知道话中的实情。她二话没说,回家打开柜子,把仅有的一床余被送给了二位老人。次日,二老向她说这个冬天就昨夜睡得最暖,听完二老的话,她笑了笑没有语言。

关心儿媳,巧化矛盾,是她几十年不变坚持的事。2004年的冬天,是最寒冷的冬天,独自守候在火盆旁边等待儿媳妇归来的赵银环已朦胧入睡了,在一声“妈”的呼唤声中,惊醒的婆婆慌忙起身开门接过行李,摸着儿媳妇如冰的双手,含泪的婆婆说:“妹,快坐下烘烘火,我去打热水给你泡泡脚。”媳妇看了一眼手机,已是深夜两点多钟了。望着婆婆端来的一盆冒着腾腾热气的泡脚水,瞟一眼身边暖烘烘的火盆,眼泪夺眶而出。哽咽着说:“妈,天这么冷,何必等这么晚呢?”婆婆笑着说,心里想着闺女,睡不着。那晚娘俩躺在床上,说着说着不知何时进入了梦乡。

一个没有读过书的人,比正常人更渴望知识与进步。听说大媳妇写了入党申请书,婆婆上心了,常向人打听,入党需要啥条件,她家儿媳是否够条件,如果不够全家人会努力帮助改进。听着她纯朴的语言,作为一名普通党员,既有荣光又感到肩头沉沉的压力。

二媳妇性格开朗,喜爱参加一些公益娱乐活动。儿子虽说不反对,但心里有种不高兴的情绪,二人也常为此发生争吵。婆婆得知后,把儿子叫到一旁,耐心地劝说道:“孩子,妈一生爱热闹,媳妇有此才能,你何必不高兴呢?我高兴还来不及呢!再说公益事业总得有人做,这叫善举积德。”儿子看着妈妈,不再言语。此后,每年有演出活动,婆婆总是带着一件军用黄大衣跟在儿媳妇身旁,待儿媳妇演出节目后就给儿媳妇披上,每次谈起婆婆,儿媳妇脸上的笑容比见亲妈还灿烂。

三十七年时光一晃而过,如今56岁的她依然见人一脸微笑,走路带着小跑,与丈夫互敬互爱,和邻里和睦相存,待儿媳如同亲生,是当地群众公认的道德楷模,平凡的一生,她做的平凡的事迹不胜枚举,这就是一个一天书未读,普普通通的农村妇女平凡而伟大的形象。

 

 

 

 

 

安庆“好婆婆”先进事迹材料

         ——蒲镇水畈村 程岳留

 

程岳留,19475月出生,系菖蒲镇水畈村上畈组村民,务农,家庭四口人,儿、媳,还有一个刚上小学一年级的孙子。儿子由于先天性营养不良,身体非常瘦小,儿媳妇小时候因含脑膜炎留下后遗症,智力受损,属于痴呆傻人群。

与千千万万个天下母亲一样,是一位勤劳、善良的农村妇女,她虽没有文化,但识大体、顾大局,有着中国妇女的传统美德。在其生活几十年中,操持家务,任劳任怨,表面看来,她生活在一个普通的、正常的农村家庭,她的家庭和睦、邻里和谐,勤劳善良、纯朴也是她们一家做人的标准。

一、勤俭持家好婆婆

从小生活在农村,老人有中国农村女性勤俭持家的优良美德。在她的丈夫还在的时候,老人就将家里打理的井井有条。后来丈夫去世,她更是坚强的承担起家庭的重担。为了让家庭生活过的安稳一点,只有安排身体很不健壮的儿子外出务工,儿子第一次外出务工时,作为一个慈母,他怀着万分不舍的心情将儿子送到一里之外的地点上车。但由于没有文化,属于老实人,只能在建筑工地做一些临工,收入甚微。在儿子外出期间,儿媳妇照顾自己尚且成为问题,谈不上照顾老人和孩子,更不能帮着处理一些家务。整个家庭的家务和田地里的农活就压在了这个七十多岁老人的身上。她一边在家务农,一边照儿媳妇和孙子。为了能让他们的伙食能好一点,老人从来不乱花一分钱,每一分钱都用在孙子的成长和儿媳妇的生活上。

二、不辍劳作好婆婆

每天早上,老人都是早早起床,首先打扫室内卫生,再做好早餐,在吃饭前的空隙时间急急忙忙洗好衣服,她每天从不例外的为孙子和儿媳妇做饭、洗衣。老人每天用饭盒装好孙子一天的饭菜,将孙子送到六里之外的学校上学,再回来忙田地里的农活。生活非常艰苦,但从无怨言,只是默默承担这个家庭的重担,让出门在外的儿子能安心工作。有时候在家饭做好了,还要四处寻找四处乱跑的儿媳妇回来吃饭,找不到就挨家挨户的询问,经常回来时,饭菜都已经凉了。每天下午四点,都准时到学校来接孙子回家,回家后来不及休息就跑到厨房做饭,忙前忙后,乐此不疲。水畈是茶叶种植专业村,她家也种植了1亩多地的茶叶,在茶叶采摘季节,他的生活起居几乎失去规律,更是天不亮就起床,做好家务后还得去茶园摘一点茶叶再回家喊儿媳和孙子起床,由于他不辍劳作,她家房屋虽然破旧,但保持的非常清洁,田地也经营得井井有条。

三、团结邻里好婆婆

在村里谁家遇到农忙、红白喜事来请她帮忙,她都有求必应,放下自己手中的活,先去帮助别人,有的一干就是好几天,从未考虑过自己的得失。乡亲之间,妯娌之间,朋友之间,她发现谁家有病人就主动前去看望;有的生活上遇到困难,她尽力帮助。邻里有难她总是热心帮助,村里有什么活动她总是积极参加。就是她不能参加,她也会让孩子们参加,她说参加集体活动不光是图个热闹和高兴,乡亲们聚在一起也是个交流的好机会。所以说她不光照顾儿媳妇和孙子,而且和邻里的关系处理得也很融洽。村里的人们说起她一个个都赞不绝口:那可是善良的人哪!十几年如一日的照顾她的儿媳妇,解决儿子的后顾之忧。如果没有她的勤勉和坚持,这个家庭无法支撑下去。她也从没和人吵过一次嘴,打过一次架,邻里谁有困难,她总是热心帮助。几十年来,她都默默地去帮助村里有困难的人,谁的孩子生病了,她急在心里、痛在心里。她常说:大家把关系处理好了比什么都好。村里的妇女们聚在一起常说,没有这个好婆婆,就没有这么和谐的村庄。

 

 

安庆“好婆婆”先进事迹材料

         ——石关乡马畈村 谢月华 

谢月华,1954419日出生,岳西县石关乡马畈村黄屋组人,她是一位勤劳、善良的农村妇女,她虽没有文化,但识大体、顾大局,有着中国妇女的传统美德。与丈夫生活几十年来,操持家务,任劳任怨,有一个三代同堂之家,她的家庭和睦、邻里和谐,勤劳善良、纯朴是她们一家做人的标准,是邻里们羡慕的家庭。

人们常说,世上的关系最难相处的就是婆媳关系,但她们并非这样,她与媳妇之间关系相处得很和谐,因为她给予媳妇的关心与爱并不亚于一位母亲对女儿的爱,她常常对儿子说:“儿子呀,你得了个好妻子,我得了个好媳妇,你不准欺负她,要对她好一点,如果让我知道你有欺负她的地方,我一定不饶你。”她的这番话,儿媳听到了乐在心里,喜在脸上,为她们相敬如宾的婆媳关系奠定了基础,也增强了儿媳一心一意把持好家庭的信心。

她说和睦相处主要靠彼此宽容,平时我也尽量不拿自己的标准去要求他们年轻人。”和儿媳相处近二十几年从未红过脸。儿媳错了,她耐心说服,儿子错了她耐心批评。儿子和媳妇吵架时,她从不说儿媳妇不对,总是从儿子身上找缺点。

2001年和2002年生育两个孙子时,她都一直陪同儿媳在医院,她把照顾儿媳的重任毫无怨言得承担了起来,每天扶着她坐起、躺下,擦身、端饭、倒尿,同时她还得照顾孙子。有人问她,你有怨言吗?她说:这都是我应该做的,只要每个人都默默奉献、无私付出,相信我们的社会、我们的家庭就会变得更加和谐,我们要学会爱周围所有的人,每个人都会生病、会有困难的时候,爱家人也就是爱自己。可她自己却从不愿麻烦儿女们,她说,孩子们大了,都有自己的事业,都有自己的事情要干,我只要能动弹就不应耽误他们的时间,让他们把全身心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事业中去。她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在媳妇眼里,她是一个疼爱媳妇的好婆婆。用她自己的话说,儿子、儿媳、孙子、孙女都是自己的亲骨肉,同是一家人,十个指头不一般长但咬咬哪个都疼。人们常说:婆婆和媳妇的关系不好处,就像锅和勺,没有不叮叮当当响的,但她觉得,这个事是两好才能搁一好,只要真心实意待儿媳,像亲闺女一样,就没有处不好,娶来儿媳,就是自己多了个闺女。儿媳都学会了勤俭持家、勤劳致富的优良作风,她没有像其他的婆婆那样,媳妇进门后就安享晚年,而是全力帮助她,做好她的坚强后盾,帮助出谋划策,照顾孩子,一刻也不得闲。

三代同堂的大家庭生活在一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习惯,每个人都有情绪不好的时候,因此,误会和摩擦总是难免,通过多年的实践证明,最好的处理方法就是不计较。碰上不顺心的事,不当场理论,等他们心平气和后,再问明原因,和儿媳谈心、解开她心中的疙瘩。儿媳高兴的说:“是我婆婆教育的好,尊老爱幼头带的好”。

在村里谁家遇到农忙、红白喜事来请她帮忙,她都有求必应,放下自己手中的活,先去帮助别人,有的一干就是好几天,从未考虑过自己的得失。乡亲之间,妯娌之间,朋友之间,她发现谁家有病人就主动前去看望;有的生活上遇到困难,她尽力帮助;在村里,只要她遇上要饭的人,她从来不放过对他们的帮助。大家都说她是一个乐善好施、扶贫济困的热心人。邻里有难她总是热心帮助,村里有什么活动她总是积极参加。就是她不能参加,她也会让孩子们参加,她说参加集体活动不光是图个热闹和高兴,乡亲们聚在一起也是个交流的好机会。

她不光持家有方、教子有术,而且和邻里的关系处理得也很融洽。村里的人们说起她一个个都赞不绝口:那可是善良的人哪!她从没和人吵过一次嘴,打过一次架,邻里谁有困难,她总是热心帮助。她常说:大家把关系处理好了比什么都好,人生只有这么久,大家要珍惜缘分,干嘛非得活的疙疙瘩瘩的。村里的妇女们聚在一起常说,没有这个好婆婆,村里就没有婆媳关系这么融洽的好风气,就没有这么和谐的村庄。在儿媳的嘴里是:没有我婆婆的一身示范和对我们的影响,就没有我们这么和睦可亲的一大家子。

 

 

安庆“好婆婆”先进事迹材料

         ——五河镇横排村 王接桃 

王接桃,今年54岁,家住五河镇横排村,与千千万万个天下母亲一样,是一位勤劳、善良的农村妇女,她虽没有文化,但识大体、顾大局,有着中国妇女的传统美德。与丈夫生活几十年来,操持家务,任劳任怨,有一个三代同堂之家,她的家庭和睦、邻里和谐,勤劳善良、纯朴是她们一家做人的标准,是邻里们羡慕的好家庭。

人们常说做个好婆婆难,但是她却认为做个好婆婆不难。“只要不把儿媳当外人,用心疼爱,真心包容,家庭就会和谐美满”,王接桃语重心长的说道,“我们之间与其说是婆媳关系,不如说是母女关系”。儿媳坐月子的时候,为了给儿媳补充营养,她隔三叉五就买来老母鸡熬汤,托人从乡买来土鸡蛋,想方设法做出美味菜肴。她给予媳妇的关心与爱护并不亚于一位母亲对女儿的爱。在持家之道上,她严格要求儿子,却以一颗宽容之心对待自己的儿媳。每次儿子和儿媳吵架,她总是批评儿子,支持儿媳。每逢儿媳妇朝她发脾气,她从不针锋相对,而是过后找适当的时机与媳妇沟通。未曾有过怨言,说过重话。她总说:媳妇虽说不是亲骨肉,但她是背井离乡来到这里要和儿子过一辈子的人,就应当自己的女儿去处。 她还常说:媳妇迈进咱家的门就是咱家的人,孩子们大了都有自己的日子要过,我不缺胳膊不缺腿的,趁现在自己还能自食其力,多干一天是一天,多干一点是一点,只要能动弹,就不要耽误他们的日子。

儿子和儿媳刚从外地回来的时候,她鼓励和支持他们创业,家里的活都承担下来,让他们专心做事业。儿媳事后满怀感激地说道:”只因婆婆当初的鼓励和支持才有我们现在的工作和生活”。

她有两个儿子,在儿子还小的时候,丈夫常年在外务工。代课教书,绣花种田,迎来送往,她以柔弱之躯,家里家外一肩挑,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一个人既当爹又当妈。她重视孩子的教育以及健康成长,总是以正确的价值导向鞭策着两个孩子。如今两个孩子已经长大并都事业有成,家庭美满,在别人看来现在应该是她享受儿孙之福的时候,而她却闲不住,种花种草,操种菜园,省吃俭用,日子过得清淡。她与丈夫一起勤劳苦干,种菜,养鸡。一来日子过得充实自在,二来吃着放心。这一点在镇上的儿媳最有体会了,只要回趟家,总能带满“绿色食品”,心意满足而归。小孙儿深情的说道:”咱家充满了浓浓的爱意,是一个幸福温馨的港湾,奶奶是这个港湾的守护者”。这个和睦的家庭还被评为“五好文明家庭”呢!

她不光持家有道、教子有术,而且和邻里的关系处理得也很融洽。村里的人们一说起她一个个都赞不绝口:那可是善良的人啊,她从没和人吵过一次嘴,打过一次架,邻里谁有困难,她总是热心帮助。几十年来,她都默默地区帮助村里有困难的人,谁的孩子生病了她不光持家有方、教子有术,而且和邻里的关系处理得也很融洽。村里的人们说起她一个个都赞不绝口:那可是善良的人哪,她从没和人吵过一次嘴,打过一次架,邻里谁有困难,她总是热心帮助。几十年来,她都默默地去帮助村里有困难的人,谁的孩子生病了,她急在心里、痛在心里。她常说:大家把关系处理好了比什么都好,人生只有这么久,大家要珍惜缘分,干嘛非得活的疙疙瘩瘩的。村里的妇女们聚在一起常说,没有这个好婆婆,村里就没有婆媳关系这么融洽的好风气,就没有这么和谐的村庄。在儿媳的眼里是:没有我婆婆的一身示范和对我们的影响,就没有我们这么和睦可亲的一大家子。

 “把爱心献给了儿媳,把美德留给了家庭,把芳香播散在十里茶乡”,这是乡亲们对王接桃视十年如一日的那份细心,那份温情,那份坚守,那份感动的真实赞美。

王接桃用辛劳、理解和体贴为儿媳妇,为这个家撑起了一张坚固的大伞,无论阴晴与风雪!她用博大的母爱谱写了一曲婆媳真情之歌,她以一路的无私与真情诠释了一个平凡婆婆的可敬和伟大。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贝斯特365版权所有  皖ICP备09005996号 电话:0556-2172233
    岳西县创联信息网络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

    皖公网安备 34082802000447号